Call me : 184 0391 0123
称重技术应用背景:由于近几年无人机市场不断扩展,快递无人机,农业无人机,物资投放无人机,送餐无人机等一些无人机应用场合,需要根据承载物体的重量计算航行里程,防止无人机由于电量不足无法返程的情况出现。
无人机称重的技术要点。
传感器的选型,要求精度高,超载能力强,防抖能力强,寿命长,自身重量轻。
数字模块的选型,精度要求高,体积小,接口方便(TTL,RS485,RS232),数据传输速度高,防抖算法要成熟。
结构设计,牢固,灵活,方便安装,耐用。
我们的解决方案:称重传感器+微型数字变送器。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植保打药容易忽视的小问农药无人机题。
注意听哦~。
01根据温度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打药时间。
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或病菌,20-30℃,尤其是25℃,是其最合适的活动温度,此时打药,对处于活跃期的病虫草会更有效,对作物更安全。
(1)夏天高温季节,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十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
(2)春秋凉爽季节,应该选择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两点之前。
(3)冬春季的大棚,要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打药。
02根据湿度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打药时间。
从喷头喷出来的药液沉积在靶标上之后需要展开形成均匀的药膜才能最大幅度的覆盖在靶标表面上,进而“掩杀”靶标上的病虫害,药液从沉积到展农用无人机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
(1)空气湿度小,药滴里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到空气中,甚至等不到药液铺展在靶标上,这当然会降低药效,甚至出现灼烧性药害斑。
(2)空气湿度过大,沉积在植株表面上的药液,尤其是大雾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并二次受重力影响植株下部沉积,也会产生药害。
因此,一天中的打药时间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一个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的药膜。
03打药常见的三大错觉。
(1)仅仅按稀释倍数确定每桶水中的药剂数量。
农业无人机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稀释倍数计算每桶水中兑多少药剂,其实这并不太靠谱,之所以要控制和计算药箱中添加多少药剂,是因为要计算好单位面积中的植株需要多大剂量的药剂,以保证良好的药效,和对植物和环境的安全。
特别提醒: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药剂以后,还要计算每亩地需要几桶水,喷洒行进速度等细节。
目前,受劳动力的制约,很多人往往是往药液箱中加量兑药,快步喷洒,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最合理的举措是选择喷雾性能更好的器械,或者按产品说明书兑药,仔细喷洒。
(2)喷头距离靶标越近药效会越好。
药液从喷头喷出以后一边和空气对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一边前冲,一路跌跌撞撞的结果是农用植保机雾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离喷头越远,雾滴越小,小雾滴更容易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所以,并不是说喷头紧贴着植株药效就会更好。
一般来说,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50公分的距离,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靶标上,药效会更好。
(3)雾滴越细小就一定会有更好的药效。
雾滴并非越小越好,雾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有关,如果雾滴过于细小就会漂浮在空气中而难以沉积在靶标上,这肯定会造成浪费,如果雾滴太大,滚落在地面上的药液也会增加,也是浪费。
农药无人机,也叫农用无人机,是农业植保过程中的重要的植保机械,农药无人机网主要介绍农药无人机产品种类特点,讲解农药无人机植保作业流程,分享农药无人机的现场视频,https://nongyaowurenji.com/。